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 精品 >
什么是创汇农业?
创建时间:2019-06-24    点击量:

简介

创汇农业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专门围绕出口创汇组织生产与加工各种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参预国际竞争和交换的一种“贸工农”外向型农业。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装备,同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灵活的家庭经营等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纳入社会化专业生产体系,建立起各种名优特农副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生产基地,并以基地为中心形成一个高技术、新品种、多种类、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益、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外向型农业生产体系。其发展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及其生产手段的改造和推动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

国内发展问题农产品出口份额小

尽管全国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产品出口量是逐年增加的,但逐年增加的出口份额不大。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只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2%,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显得太少,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产品出口总额只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0%。

农产品质量差

全国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产品质量差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重要问题。在国际市场上,全国大宗农产品虽然具有价格比较低,如牛羊肉、家禽、海淡水产品、蔬菜、瓜果、药材等农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低优势,但各种农产品质量差,由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专门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主要是由于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种植业、养殖业分散、零星生产经营,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有些地区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脱节,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出口规格、标准低。例如,我国苹果、猪肉、家禽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目前全国苹果出口总量只占生产总量的1%,全国猪肉出口总量占生产总量的2%,全国家禽出口总量占生产总量的3%,全国蔬菜出口总量占生产总量的4%。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杂质多、水分多、病虫害多、农药残留多,营养减少,甚至有害身体健康,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农产品出口体制不顺

由于全国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产品出口体制不健全,不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国家现行外贸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分散、零星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科学有效进入国际大市场的轨道。二是广大农村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出口各环节相分离,未建立一种能够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形式,不能推动具有经营实力的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群众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流通领域中有关收购商、外贸公司层层加价,农民群众生产农产品收益得不到保证。由于农民群众与国际市场相脱节,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因而农民群众生产的农产品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农产品出口战略缺乏

多年来,全国各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产品生产一直是立足于供应国内市场,不断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近几年来,由于全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这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对农产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战略,缺乏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如何对农产品出口区域布局,缺乏可行性探讨,尤其是不能采取相应配套政策与措施,因而我国农产品生产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不能出口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不仅如此,还没有优惠政策和管理策略,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农业优惠政策上,许多外商反映,空有农业优惠政策,没有实际优惠措施;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是针对工业项目制定的,对农业项目各种赋税,与工业项目相比没有差别。二是农业管理策略上,多年来,对外商投资农业项目审批权一直不在农业部门,因而农业部门无法掌握和管理农业项目。1

开发战略

1、根据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确定向外国出口的目标,研究对象国对产品的需求状况,制订产品发展规划,正确选择既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又能符合各地优势的战略决策和具体措施;

2、正确认识创汇农业的发展趋势,把开发战略与农村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业最终产品的生产联系起来,加速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步由原料商品、初级产品出口转为以深加工、多次增值的加工品为主,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建立便于出口创汇的信息网络;

4、建立生产过程现代化、专业化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出口生产基地,促使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5、一致对外,利益协调,建立起刺激创汇农业发展的经济机制和外贸体制,完善发展创汇农业的软环境;

6、多渠道、多方向筹集和挖掘资金,发展创汇农业。2

特征

1、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和经济优势。

各国在发展创汇农业过程中,均从各自具体国情出发,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其他经济条件,选择各具特色的创汇农业模式。如美国依靠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创汇农业以谷物产品、林业产品和农业原料为主;荷兰则以畜产品和园艺产品为主;泰国以优质稻米、木薯、菠萝罐头等为主;巴西以热带作物产品为主。

2、采用宏观政策调控,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商品化,促进创汇农业的发展。

为了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各国政府都保护和扶持创汇农业发展的政策,增加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特别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促进生物技术向农业渗透,促进创创汇农业的发展。1992年,美国政府批准经过基因改良的农作物及水果、蔬菜等,若不存在特殊或存在安全问题,将可以不经过审查而直接进入市场。

3、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结构。

各国在发展创汇农业过程中,都十分注意根据国际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以便保持本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最突出的例子是巴西的大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市场上大豆及其制品日益供不应求,巴西根据世界大豆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刺激大豆生产,迅速地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使大豆产量飞速增长,1985年大豆产量比1950年增加了300倍,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产国。

4.依靠科学技术,把研究、推广新技术作为长期发展创汇农业的战略措施。

在国外细胞和细胞培养产物已形成创汇农业中一个很大的产业,在农业生物技术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如美国的兰花产业,每年产值5 000万~6 000万美元,新加坡和泰国每年生产的兰花和试管兰花价值在500万~600万美元。1992--1996年,美国细胞和组织培养产品市场从3.56亿美元增加到6.26亿美元,产品销售增长率达76%。

5、发展名牌产品,站稳国际市场。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他们不断研究新工艺,保护产品声誉,站稳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如捷克、斯洛伐克啤酒,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保加利亚有一种葡萄名酒,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多年来,它一直保持着比同类酒高几十倍的销售价格。

6、产品高度商品化,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在发展创汇农业方面,对出口鲜果严格分级、按级定价,包装和运输也都很讲究。匈牙利出口鲜果更是注重分级,保质保量,要求产品高度商品化,如桃的等外品用来加工成果浆,对选剩的果品根据成熟程度将较软果、硬果分开,软果作果浆,很软的制果汁等,大大提高了其商品价值。

7.将旅游业与发展创汇农业紧密结合


来源: 科普中国